山東省東營市林水會戰動員會議安排部署三年增綠計劃任務以來,利津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層層落實建設責任,扎實推進全縣三年增綠工程建設。目前,德大鐵路、濟東高速、疏港高速等市級重點工程規劃勘測工作已全部完成,同時集中開展了相關工程的宣傳發動、規劃設計、土地流轉、遷占清障、林地整平、溝渠配套、苗源準備等基礎性工作,全縣已完成造林1804.5畝,植樹17.2萬株,完成投資1900萬元。
一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利津縣分別召開縣政府常務會和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了全市林水會戰動員會議精神,制定了《利津縣實施三年增綠計劃建設綠色生態利津總體規劃方案(2016-2018年)》和《利津縣實施三年增綠計劃建設綠色生態利津2016年度工作方案》。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縣幾大班子有關領導任副組長,縣林業、發改、財政、國土、交通、水利、農開、河務、公路、督查等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行政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三年增綠工作領導小組,并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農口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督導,統籌推進全縣三年增綠計劃實施。在2015年12月15日召開的全縣三年增綠工作會議上,縣政府與各鄉鎮街道簽訂了三年增綠造林目標責任狀,分解落實任務,層層壓實責任。2016年1月12日在召開全縣農水會戰暨三年增綠工作調度會議上,縣長燕振誠、縣委副書記邵紅雙對前期進展工作進行了調度,各鄉鎮長、街道辦主任分別作了表態發言;1月11日和14日,縣委書記杜振波又兩次調度各鄉鎮街道黨委書記,要求各鄉鎮街道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進度。通過“領導抓、抓領導、全民建、部門促”等措施,扎實推進造林綠化工程建設。
二是加強調度,分類實施。利津縣林水會戰指揮部加強指揮調度,市級重點工程規劃勘測工作已基本完成,縣級重點工程將于春節前完成調查摸底、工程設計、土地流轉、林地整平、溝渠配套等基礎工作。針對利津縣財力相對薄弱的實際,綜合考慮各造林工程現狀、立地、區位等因素,采取積極對接、突出重點、分類實施的策略,靈活研究制定工程投入機制,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其中,德大鐵路、濟東高速、疏港高速綠化等市級重點工程由縣財政承擔土地流轉費,市縣鄉財政按4:3:3獎補一次性工程建設費和林木管護費;5條國省道由市縣財政獎補一次性造林建設費和管護費;市管水系、沿黃綠化享受市級補貼;農田林網、生態林場提升、濕地修復由責任單位自籌。環城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帶、縣級路域水系綠化等縣級重點工程由縣鄉財政按1:1補助一次性造林建設費和管護費;鄉級路域水系、村鎮綠化、學校企業綠化、成片造林、檉柳封育由責任單位自籌。同時,積極爭取上級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緩解縣鄉財政壓力。目前,歐投行300萬歐元貸款已完成申報程序,農發行4900萬元政策性貸款計劃已上報國家農發行。
三是廣泛發動,全民參與。在堅持鄉鎮街道主體責任、職能部門落實服務的基礎上,按照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原則,廣泛發動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三年增綠工程建設。探索推行縣直單位就近網格化義務植樹,打造單位生態示范林,全縣103個縣直部門、單位義務植樹任務已分解落實到鄉鎮。落實縣領導、分管縣直單位、駐村工作組、下派第一書記包靠幫扶鄉鎮街道和鄉鎮直單位包靠示范村制度,加強溝通協調,幫助解決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廣泛組織開展義務植樹,各鄉鎮街道、村莊社區等單位組織適齡公民,采取多種形式,按照每人每年5棵樹的標準,就近參加義務植樹。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落實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林業、綠化環境、改善生態的路子。借鑒和推廣鹽窩鎮公司化造林的成功經驗,鼓勵引導轄區內工商企業、民營大戶參與植樹造林,以獨資、合資等多種方式參與林業建設,大力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加快造林綠化工作進度。
四是強化督導,嚴格考核。把三年增綠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增加綠化指標年度考核權重,強化指標約束。科學制定并嚴格執行工程質量標準和考核獎補辦法。成立了9個督導組,分別督導8個鄉鎮街道和有關縣直部門單位。督導組長分別由縣水利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畜牧局、縣海洋與漁業局、縣農機局、縣直機關黨工委主要負責人和縣委辦副主任、縣政府辦副主任擔任。為統一技術標準,確保工程質量,對督導組成員已進行了統一培訓。各督導組定期督導檢查各責任單位工程進度,定期通報工程進展,發現問題及時督導整改。同時,縣委、縣政府確定:每年8月,縣三年增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考核驗收,并按照考核情況兌現獎補政策;每年底,評選表彰一批全縣綠化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山東省林業廳)